admin

学圣人智慧感悟,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的意思

admin 人格魅力感悟 2024-05-02 53浏览 0

圣人听于无声,视于无物——劝你别轻信,不盲从

东郭牙不用耳朵听,却能知其意,这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高境界——听于无形,视于无物。听于无声,视于无物,是一种智慧,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常常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,从而对事、物做出正确的判断,从容应对。

使道而可以告人,则人莫不告其兄弟;使道而可以与人,则人莫不与其子孙。然而不可者,无佗也,中无主而不止,外无正而不行。由中出者,不受于外,圣人不出;由外入者,无主于中,圣人不隐。

“听于无声,视于无形”,这是儒家经典礼记·曲礼》上的话。说的是做小辈的,应当体察长辈的心意,哪怕长辈没有明确表示什么,也要能够从无声与无形中体察到长辈的意图。

所以这句话即是指真正智慧聪颖且能高瞻远瞩的人,是能够于混沌中辨别方向,于迷茫中鉴别真理,于愚民中脱颖而出的人。出自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聪者听于无声,明者见于无形, 故圣人万举万全。

鬼谷子先生说:“不离形,不拘法,视于无形,听于无声,其相之善者也”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,你不能只停留在一种形式上。你应该试着在一种看不见的沉默中找出一个人。这是认识和区别人的最高境界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:视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,听力好的人能在无声时听出动静,所以最智慧、最有道德的圣人做事总是万无一失。

王阳明“始知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怎么理解?

经典:有和无。 王阳明看过很多书,熟读经典,在龙场没有什么书籍在身边,他也会经常默记自己读过的经典。这是他顿悟的条件之一,是有的境界。他超脱生死之念,悟到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,则是无的境界。

可以直到‘治国’‘平天下’。”说完这段话,王阳明顿时觉得胸中异常畅快,如浩瀚的宇宙,无一丝尘埃。这就是心学史的开篇“龙场悟道”,归纳为八个字则是: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。

终于,在一个漆黑的夜晚,一阵大笑声惊醒了沉睡的村民,而王阳明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扰民。他悟出了: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。

佛教认为,从生命的源头上来说,一切都是本来具足的,本来就圆满的,无须向外追求,自心中本来就具足一切法。“莫向外求”还出自一句名言: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。出处:王阳明心学——龙场悟道。

由此,王阳明进一步阐述了“心外无理”的观点,暗示了“心即理”的理念。然而,在他的早期阶段,这种意识还未形成明确的论述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学圣人智慧感悟 的文章
发表评论